查看原文
其他

篆刻微课堂|篆刻创新:古今同路

马俊华 中华世纪坛 2022-12-03


古今同路

篆刻创新:






大众篆刻的创新,与六百年前流派印章的崛起,在理路和实践上,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地方,可谓异曲同工。


桓启 汉代


笑谭间气吐霓虹 

何震


首先,两者都以材料和工具为突破点。五六百年前,王冕和文彭相继发现了新的天然材料——花乳石和灯光冻,同时,也找到了刻制这种石材的相应工具——刻刀,才使篆刻材料由青铜和玉石等改为石材,制作办法则由浇铸、砣碾等改为手刻。这大大降低了印章制作的难度,使印章制作“落入寻常百姓家”,即由以往的官府指定机构里的工匠制作变为文人参与的私人制作,不仅将印章进一步推广开来,也拓宽了印章的功用,使其跃升为篆刻艺术。


企鹅造型印章 

席闻设计



大众篆刻也是先从材料和工具入手,探索出木材、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石墨等材料,提倡用电脑设计、机器刻制,并扩大篆刻的主题和内容,拓宽篆刻的功用,研发新的印章造型等,从而实现了篆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韩登安


《大学》“三纲”(书法)


其次,是采用新字体。流派篆刻出现之后,在很长时间里是模刻秦汉印章,即所谓的“印宗秦汉”,尊崇和学习秦汉印章。这从积极的一面说,是继承,从消极的一面说,则是模仿和因袭。这种情况直到清朝中期邓石如的出现才发生了转变。邓石如提倡“印从书出”,主张印章要以篆书书法为基础。这种主张一直影响到今天,以至于人们普遍地认为,研习篆刻要从学习篆书书法开始。其实,这种“印从书出”的传统时间很短,至今也不过二百多年。而在邓石如之后,赵之谦则提倡“印外求印”,其实就是寻求新的古字,即在既成的古代印章主流用字之外寻找新的古字,如钟鼎、封泥、钱币、诏版、权量等上的古字等。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等人就是延续这条路径进行突破和创新。由此可见,新字体的引入对篆刻的创新关系重大。


原子印章 

奥运印社研制


大众篆刻因为提倡采用电脑设计,在字体处理上更有优势,不仅可以轻易地处理篆书,对其他字体的处理也无所不能。这必将极大地拓宽篆刻的用字范围,给篆刻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新的美感。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黄卫电脑设计


我们知道,采用石材刻制印章,对线条的处理变得更加细腻,这是元朱文印得以出现的原因。原有的青铜和玉等材料以及相应的铸造、凿刻、砣碾等制作方法,无法弄出元朱文那样细匀的线条。满白文的出现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因此,相对于青铜和玉石,石材在艺术表现上更有优势,线条既可精细也可宽肥,字法、章法等印化处理空间更大。可与电脑设计相比,石材则毫无疑问地相形见绌,因为电脑设计对线条和文字的处理轻松便捷,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冬奥越野滑雪 

李树龙电脑设计


当然,大众篆刻与流派印章在创新理路和实践上虽然相似相同,但要比流派印章更加周备彻底,可谓是综合的创新、全面的创新。我们相信,随着大众篆刻的深入开展,篆刻艺术将出现新的面目,有着区别于传统篆刻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马俊华,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大众篆刻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顾问,以及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2019年中华诵写讲大赛学生篆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有书法、篆刻和国画作品参加“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教育书画邀请展”等展览,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等。




篆刻微课堂

 字里行间   方寸大千 

 以印寄情   以史明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商朝晚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延展项目。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诞生之初的实用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和普及,推广语言汉字应用,让更广泛的青少年通过文字和篆刻艺术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大众篆刻”的首要目标。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偏头痛

供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校对:桃盏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